喝水这件小事?
谁能想到,让我自己多喝热水的办法简简单单,马克杯换成保温杯,再整一个偶尔可以咬的吸管……
怪不得我以前喜欢插根吸管喝罐装冰可乐,原来是保温效果良好的同时还有吸管~
这是我在2020年11月4日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感叹,当时看完Fogg的《Tiny Habits》还没多久,一直想着如何套用B=MAP的模型,让自己多喝水来着。
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2021年2月底了,没想到曾经我是只喝饮料的人,现在桌上两个杯子,专门用来喝水,当中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呢?
首先,喝水其实是一个自动导航事件,就是喝水在生活中非常不起眼,而且我曾经是用饮料代替水的,这其实是一件风险非常高的事情。
根据Fogg的模型来看,我有好几个挑战需要完成:
在生活中喝水的习惯并没有,甚至没有动机
在生活中要把喝水的习惯替换掉原有喝饮料的习惯
这两道题看似很简单,你会说现在那么多App或者小程序,直接设置个闹钟就喝水啊?并不是的,因为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:
如果在外面,条件或许并不允许
如果在办公室,并没有带自己的杯子
就算有杯子,似乎也没那么乐意洗杯子
就算有了杯子,想喝水的时候水并没有烧开,等等再说就忘记了
就算真的等到了开水,水似乎又太烫了
就算真的能喝上水了,又觉得味道非常寡淡
总而言之,喝水的习惯并不是一个App作为提醒工具来完成的,这也是为什么要用Fogg的行为模型来看 —— B=MAP。
一个行为有动机、有能力、有提示,至于详细的Fogg行为模型文章,虽然我整理了9000字左右的笔记,但目前还没有整理完,有兴趣但话可以看Fogg的电子书。
回到喝水挑战来看,应用程序的提醒功能充其量是个提示,如果要解决在日常喝水过程中的种种挑战,我度过了几个阶段,我只是记录一下完整的心路历程,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同,仅供参考。
第零部分,为什么要喝水?
如果过度喝饮料,类似可乐,长期以往可能会产生代谢异常的风险。
如果不喝水,那么除了口干,会有其他健康风险(当然,这个部分的科普是同事给我做的)。
第一部分,解决早上出门前喝一小杯水的习惯:
早期:
早上往往是很匆忙的,而且总认为洗杯子会很花时间(现在知道其实很简单),所以我的解决方案是前一天晚上回家路上,在便利店买一瓶300毫升的农夫山泉,那么早上就能喝农夫山泉了。
为什么是回家路上买?因为顺带的事情会让人更加容易达成目标。中期:
早上直接用杯子倒一杯直饮机55度水,然后能喝多少是多少,接着杯子冲洗一下。最近:
早上开始做豆浆喝,外加冲谷粉,增加每天膳食纤维,基本在 300多毫升的水。
第二部分,解决办公室里没那么想喝水的习惯:
早期:
如同文章开头所说,买了一个保温杯,带吸管的,就是方便办公的时候随口吸水喝。
同时,电脑上安装“休息一下”的应用,设置定时提醒,其实发现不需要定时提醒,因为脑袋累了想找个事情缓解,自然而然会拿起水杯。
另外,喝水的味道问题,我尝试过柠檬片、泡茶、咖啡,最方便的还是稍微凉一些的水,喝起来也挺爽快的。中期:
喝水的问题,其实的量其实很难把握,于是早上到办公室就先灌满一杯水。然后上午喝完,下午再灌两杯左右。差不多,剩下的交给晚饭喝茶以及晚上到家。
如果有会议要 参与,灌满保温杯后去,尤其是那些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的会议。最近:
已经非常稳定的习惯,而且只喝白开水就可以了。
第三部分,解决晚上/周末家里没有喝水的习惯
早期:
家里以前都是马克杯,所以我们家猫有时候会偷喝我的水,导致我就不去碰那杯水,于是我替换成办公室同款保温杯,至少有个盖子,而且不容易倾倒。中期:
家里有时候看电视或者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,总是久坐,水喝完了后太懒了并不想去倒水,于是每当我要做一件需要花很久时间的事情时候,就用“小爱同学”设置定时45分钟后提醒我,不管看书、娱乐,45分钟对于我来说时间块都挺合适的。最近:
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情,倒一杯水,睡觉前会喝完。周末的话,按照45分钟提醒的方法让自己喝水,正好缓解久坐带来的潜在风险。如果要外出的话,特地准备了一个保温杯用于外带。
所以我在家里有三个杯子,带吸管的保温杯、能喝谷粉的杯子、有盖子的杯子,分别在不同场景下用,就算偶尔懒了,脏杯子也就放厨房水池里,换一个杯子喝水,抽空且高兴的时候洗掉。
以上,三部分就是关于喝水这件小事的总结,目前,多喝温水已经变成了我的自动导航,我不需要花特别多的精力来让自己关注喝水这件事情了。喝水这个事情太小,以至于我们全都托管给了大脑中的自动导航,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这个自动导航。
在生活中找到除了口渴以外的喝水动机(其实,动机这个挺难的,很多人会认为喝饮料或者奶茶也没问题的,而且身边没有人来告诉自己喝水很重要的话,并不会把这件小事琢磨透了)
在生活中找到影响喝水行为的阻力,是提高喝水的能力(其实就是让自己方便做这个动作),还是改变环境增加提示(比如我用小爱同学)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在喝水这个小事情上能琢磨出自己的生活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