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为什么不开心?

我们都认为开心是努力之后的奖励,是付出许多东西之后才换来的。甚至很多人会认为,在成功之前我们没有资格开心,但在我看来,这些都是我们对开心的误解。
实际上,只有处在积极情绪里的人,才有更好的状态和能量去创造、去前进、去完善。
开心是努力的动力。它不是我们的目标或结果,而是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。它是一个动机、一种可以在当下就建立好的积极状态。维持一种充满能量的状态,会使你更容易获得冲出困境、打破乏味的力量。
我们把开心和成功的顺序搞反了,于是“努力”就成了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。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做事的效率,也直接降低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。

—— 邵夷贝,《好心情手册》

乔丹·彼得森(Jordan Peterson)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把你对生活的态度实践出来,你才能得到存在的证明。没人能告诉你,哪条路是你的路,你的使命就是去发现答案。”

——邵夷贝,《好心情手册》

无聊是症状,而不是疾病本身。

这个隐喻虽有缺陷,但比较实用:精神不安如同病毒处于潜伏期,无聊相当于病症的显现阶段,与界面的黏合则代表感染阶段。或者换个方式,以神话故事来打比方,我们也可以说,无聊归根结底是我们希冀驱走的恶魔、有待抚平的痛楚。然而,我们通常寻求的缓解方法,无非是任由自我冲突的灵魂释放内心的荒芜。

当我们成为自己的消费品时,工作的概念已截然不同。在过去,人们认为工作具有类似殖民的力量,它的触角会延伸到对时间的占据和支配,导致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根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。然而,我们目前的状况更糟。界面利用无聊,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无薪员工,替那些看似免费实则依赖广告公司生存的平台卖力。我们应该记住,世上没有免费的交易。在这种交易中,你付出的是自己的个性、自由及幸福。

—— 马克·金维尔,《解剖无聊:如果无聊不可避免,我们该如何面对?》

人们可能会对“可爱”在此语境中的含义进行分析,而分析结果也颇让人沮丧,尤其因为“可爱”的物品和图像带给我们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大脑药物,比如观看YouTube网站上的视频或动图帖子上欢乐嬉戏的动物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。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指出,对“可爱”事物的渴望“是一种恶习”,他将这种欲望比作人对糖或性的渴望,认为本能的力量压制了更具理性或自制力的思维状态。“我们想要‘可爱’来治愈我们……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让我们重获新生。”

致幻剂是理性永远的敌人,它让人们染上无法自制的恶习——自从古希腊哲学家开始讨论“意志薄弱”(akrasia,希腊语:ἀκρασία)现象以来,这一点已经显而易见了。

—— 马克·金维尔,《解剖无聊:如果无聊不可避免,我们该如何面对?》

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最鲜明的无聊场景,那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画面:画面中一个人,甚至几个人坐在一起,他们的眼睛盯着智能手机屏幕,手指不停地在上面滑啊滑,点啊点。他们想要什么?他们不想要什么?(这一动作的重复和我刻意重复的描述是相呼应的:我们每天要面对多少次这样的场景?)

简言之,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,是一个为了避免自我与欲望之间产生任何冲突的尝试,但是这尝试暗藏绝望,注定走向失败。因为被驱逐,无聊成了看不见的、仍然在世间游荡的幽灵。

我们常常觉得一项工作很无聊,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保持这项工作所要求的注意力。

—— 马克·金维尔,《解剖无聊:如果无聊不可避免,我们该如何面对?》

无聊并没有那么简单:这是没办法的事。哪怕搓手顿脚、千推万阻,(由工作、文本而起的)无聊一旦袭来,我们依旧无处可逃。一如文本带来的愉悦感完全是间接产物,无聊也绝不可能凭空产生:纯粹的无聊是不存在的——如果我个人觉得东拉西扯的文章很无聊,那是因为我现实中就不喜欢东拉西扯。但要是我喜欢闲谈(假设我带有些许女性特质)的话,结果会是怎样呢?无聊同狂喜相差不远:倘若你从快乐的海岸举目远眺,会发现无聊即是狂喜。

——罗兰·巴特,《文之悦》

图片

家庭网络升级,AC+AP组网 还是 Mesh组网?

与日俱增的无线网络需求无法满足IoT设备及其他上网设备,因此,在考虑无线组网的时候有在考虑使用AC+AP还是Mesh组网,所以就记录了下改造记录。

说起来,最近一年我们都和我爸妈住在一起,人均无线设备超过四个。如果全家人在家,总共有35个设备在线,同时家里还有很多日渐增多的IoT设备~ 尤其是这一年,新增的小米系IoT设备就不得了。

最早的时候,家里用的路由器是搬家前的极路由4,后来为了方便连到公司NAS,就换成了蒲公英X5,最后又升级到了蒲公英X6+蒲公英X5多路由结构,一个负责5Ghz信号,一个负责2.4Ghz信号。然而,无线网络好像还是没那么稳定,尤其是5Ghz隔着一堵墙,且在弱电箱里。 继续阅读 →

无论搬去东西南北,或许还是自己打造的才舒适

住在七宝,文绉绉的故事没有,但是生活了三年多,凑合着凑合着,就把房子升级了个底朝天。

在离开前的最后一日,我用相机随手拍了一组照片,拍摄的时候就在想,天呐,几乎每个房间都做了重新布局、设备更新。

人嘛,凡是都喜欢给自己找个理由,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布局更改呢,“舒适”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 继续阅读 →

Samsung DeX 轻度体验,并不能满足新时代纺织工人!

Samsung DeX,类似将Android手机变成PC的解决方案,体验并没有想象中美好,简单来说:失望

三星在其旗舰机型上都内置了一套手机转电脑的方案 —— Samsung DeX ,通过 Samsung DeX,我们能够将 Galaxy S8/S8+、Note8、S9/S9+ 与显示器、键盘和鼠标相连,实现接近于PC的体验。

继续阅读 →

你可以不看好坚果R1或者TNT工作站,但你一定要送上365个祝福。

次世代技术,是当下技术不成熟,而且这个世界中也还没普及开来,坚果R1承担着锤子科技的次世代重要使命,迎接未来。在我看来,锤子科技在515鸟巢发布的坚果R1还是TNT工作站,都不是最主要的产品,而是下一代语音+触摸的交互方式。

虽然发布会当天,就玩过了坚果R1,第一印象是懵的。这是什么?和普通Android手机有什么区别?在配置上,坚果R1的定位像极当年被人吐槽的Smartisan M1,也就是目前所有主流配置样样有。出彩的地方?几乎没有!

接下来,我将从坚果R1的体验、TNT现场的感受、锤子科技的小心思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,老罗眼中的次世代。 继续阅读 →

这6件事,让我的2017格外有趣

有趣?

这个词说实话很难定义,但一般都是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的事情,我们会觉得比较有意思。

在我的记忆中,2017年有这样6件事情,是属于我的有趣,至于你觉得如何,无所谓~

毕竟,每个人“有趣”的点不在一起。 继续阅读 →

去哪里都想带着他

他叫煤球,

曾经只吃鸡胸肉的煤球,

无论两足兽多穷困潦倒。

喜欢围观两足兽蹲坑的煤球,

无论两足兽拉不出屎多痛苦。

去哪里,都想带着他,

求您嘞,煤球,家里地毯不是您厕所!

去哪里,都想带着他,

求您嘞,煤球,别挡着键盘好不好呀!

去哪里,都想带着他,

求您嘞,煤球,别喝完我的农夫山泉!

去哪里,都想带着他,

求您嘞,煤球,对塑料纸嘴下留情啊!

去哪里,都想带着他,

煤球大魔王,您说去哪儿呀?

我都带你去,一起破坏世界。

世界,您好!

如果微信公众号、今日头条、简书等自媒体平台没有阅读量显示,那大家是不是都会认真做内容,而不是为了流量?
不,这时候没人会用不能显摆自己的平台。

之前有个问题很困扰我,就是到底是为大家做内容,还是为自己做内容?
我想我想明白了,所谓的为大家做内容在表面上看是数据,深层次看是认同。

继续阅读 →